协鑫集团旗下子公司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CL-SI)已做出退出MIP协议的决定,此举意味着该公司要重新承担41.3%的反倾销税和6.4%的反补贴税
业内广泛流传着一份文件,即9月底时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2017年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由原来的0.80元/千瓦时、0.88元/千瓦时、0.98元/千瓦时下调为0.55元/千瓦时、0.65元/千瓦时、0.75元/千瓦时。无论0.48元或是0.52元,都是一个试探过程,是通过竞争方式来探讨合理的光伏上网电价范围。
协鑫集团也制定了自己的平价上网路线图:在2019年把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至中西部地区0.4元/千瓦时,与核电持平。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中国网财经表示。东部地区0.5元-0.55元/千瓦时,与天然气发电持平。一般认为,只要不低于成本价,就不构成恶性竞争。主管部门和业内对于光伏平价上网的时间表已经有所展望。
孟宪淦认为,领跑者竞标中的接连低价不能称之为价格战,不需要过度解读。2013年时发改委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的标杆电价分别为0.90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1.0元/千瓦时。每个地区有自己的补贴价格和配额,印尼全国的总配额为250MW,爪哇分配了最高的配额150MW,但是补贴最少,单个项目的装机容量不能超过20MW.同时,光伏项目有本地化要求,补贴的比例会与项目本地化的内容的数量成正比
到目前2016年中旬为止,大部分的光伏项目都是政府和国有电力公司的项目。每个地区有自己的补贴价格和配额,印尼全国的总配额为250MW,爪哇分配了最高的配额150MW,但是补贴最少,单个项目的装机容量不能超过20MW.同时,光伏项目有本地化要求,补贴的比例会与项目本地化的内容的数量成正比。印尼商业光伏商场的挣扎主要源于缺乏明确的扶持机制和透明的政策框架,直到2013年的反向拍卖政策开始,光伏的开发都只能通过政府项目投标和少数国有电力公司投标。相信看到由FIT补贴带来的良好市场前景,更多投资者和开发商会被吸引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
在新政策下,光伏项目会签署20年的PPA,补贴比例会根据项目地点来决定,补贴价格在US$0.145-0.25/kWh之间。私人投资的项目机会虽然也在增加,但是很有限。
由能源部颁发的新FIT政策旨在改变这种状况,打开由政府控制的光伏市场。光伏补贴毫无疑问带来了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是需要投资者和开发商引起重视的是,需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当地合作伙伴,他们更清楚当地的电网规则和技术要求,当然更加懂得本地社区的文化习俗。随着2016年中新政策的签署,然而现在印尼光伏市场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作为东南亚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目前印尼的能源市场发展相对落后
更重要的一方面,-光伏组件价格持续降低,在电站投资中的占比降低,BOS成本的占比提高。对此,有业内人士人为,对原有政策再一次予以明确和强调,恰恰表明了这件事的重要性。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土地的获取手续以及土地使用费用的支付上。用地监管趋紧在国土部等几部委于2015年发布的《意见》中,曾明确地对不同光伏用地类型做了区分,一是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不改变土地用途;二是占用农地的情况。
对于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土地,用地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双方签订好补偿协议;而对于农地,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要履行相应的划拨、转用、征收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即:对使用农地建设光伏电站的情况,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
比如,通过电站的设计减少对土地的利用,以及应用更加高效的系统组件,来达到土地的最大化利用,应该是必选项之一。事实也是,以高效代表的领跑者基地项目的开发情况来看,节地效果明显。
而另一方面,随着近些年大型光伏电站的开发,大面积的荒地越来越少,光伏电站建设者又无可避免的需要更多的开始使用山地、采煤沉陷区、农业用地等,这些都造成单瓦用地成本上升。尤其当光伏组件与逆变器的价格降到一定空间的时候,降低电站投资更需要考虑电站的BOS成本。对此,有业内人士人为,依照经验来看,不排除实因为现有一些企业存在打擦边球等违反规定的地方,从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而从政策意图来看,比如国土部去年下发的《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也是旨在促使光伏发电项目能够用更少的地,发更多的电。早在去年,国家林业局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林地的使用以及林光互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9月份,在国土部、发改委等几部委下发的《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已经明确,光伏、风力等发电项目占用农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
当采用270W组件时,大约占地13317平米,而295W组件时,占地约11966平米,相较下来,节省用地1351平米左右。基于对先进技术与高效趋势的肯定与推动,国家推行领跑者计划。
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有企业存在打擦边球等违反规定的地方,从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因此予以再次强调。未来,很可能会加大对已出台规定的落实情况的检查,这必然意味着针对光伏项目占用农地的情况的监管将越来越趋紧。
从设计的角度来优化光伏电站利用土地的能力,特别是利用高效的组件等系统设备来综合减少项目用地,可能将成为精细化开发的主要突破方向。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农地、林地等用地政策的监管趋严,原来不算多大个事儿的土地问题,很可能将成为制约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开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前述人士表示,对于光伏发电项目而言,应该及早认识到土地监管会越来越严的趋势,做好适应和应对的准备。因此,对比来看,国土部办公厅此次下发的通知,无非是对原有政策的延续和强调,并非出台新的政策。领跑者基地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促进先进技术、高效产品的应用,以促进产业升级。另外,高效带来的集约性明显,带动成本明显降低。
在这份由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光伏发电用地有关事项的函》中,再次对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农地的相关事项进行了确认。根据实际测算,每百兆瓦电站,295W比270W,BOS成本节约1540万元;每百兆瓦,280W比265W,BOS成本节约930万元。
近日,一则与光伏电站项目用地相关的信息,再次引起了业内对于土地问题的关注。除了将因此增加相应的土地获取手续,还很有可能会推动土地成本的上升。
2015年,注定是光伏用地的一个转折年。实际上,不止是农地项目,占用林地的光伏项目也不例外。
精细化开发是必然趋势除了《关于光伏发电用地有关事项的函》要求建设的农用地建设光伏项目依法履行各种手续,导致的农光、渔光项目的用地成本显著增加,促使集约化发展。而与此同时,在建设成本、运维成本方面,后者相比前者,也将有明显降低。这意味着针对光伏项目占用农地的情况的监管将趋紧。这无疑意味着,光伏电站的开发将更加精细化。
他认为,对于已出台的规定的落实情况,未来可能会加大检查力度。因而使用高效组件可显著降低光伏电站BOS成本,减少系统投资。
土地问题,正演变为光伏发电项目头上的一顶紧箍咒,这或许将促进电站开发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在这一年,国土部除了下发了上述意见外,还出台了《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旨在进一步限制光伏电站的用地规模。
倒逼集约化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简单对照来看,此次国土部办公厅下发给天津国土局的《关于光伏发电用地有关事项的函》,仅就内容来看,并非新出台的政策,只不过是对原有政策的强调。这也就意味着,这类项目的土地要履行相应的划拨、转用、征收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